综合意大利今日网、安莎社、上海界面新闻报道,欧盟委员会自2016年推出《数字化单一市场版权指令》草案后,便引发各方争论,在欧洲议会内部也分为支持与反对两派。26日,欧洲议会最终以348票赞成、274票反对、36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了这一饱受争议的新指令。
关于“新版权法”,争议最大的要数第15条(原提案文件中第11条)规定的“链接税”和第17条(原第13条)规定的“上传过滤器”。这两条在最终的法律文件里均被保留。
• 第15条给予了出版商、新闻社一项权利,当网站存在指向相关版权内容的链接时,他们可以依据该条款向网站运营者征收著作权使用费,俗称为“链接税”。
根据该条款规定,如果互联网平台(包括聚合网站、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展示了某条新闻的部分内容,或者链接到了某一条新闻,就需要向刊发这条新闻的媒体付费。也就是说,如果Facebook的News Feed中出现了指向《》的链接,Facebook就需要向《》付费。
• 第17条废除了长期以来被遵循的“通知后撤下”原则,要求网站(比如YouTube等)监测用户上传的视频等内容以防侵权,加重了网站方验证内容版权的责任,俗称为“上传过滤器”。也就是说,如果平台没有尽最大努力阻止侵权内容上传,就要对侵权行为负责。
上海界面新闻报道,支持者主要来自于版权方,包括新闻媒体、出版集团、唱片公司等。它们称,这将挽救被互联网巨头压榨得脆弱不堪的内容创作者,迫使科技公司向内容创作群体转让一部分的流量红利。反对者则主要来自于互联网公司及倡导者,它们坚信,“新版权法”的条款含糊不清,不仅执行困难,且很有可能扼杀,与互联网的分享精神背道而驰。
受到“链接税”影响最大的科技企业是搜索巨头谷歌。在欧洲议会表决前的游说阶段,谷歌曾威胁若此项条款获得通过,他们将可能关闭在欧洲的谷歌新闻服务。此前的2014年,西班牙政府也曾尝试对谷歌的链接收费,并通过了一项法律,要求聚合网站向陷入困境的新闻媒体支付链接费。作为回应,谷歌一度关闭了面向西班牙用户的新闻服务。
而另一方面,“链接税”获得了新闻行业的全力支持。他们认为,互联网崛起后新闻业衰落,说到底是由于新闻业原有的广告收入被互联网巨头分走,从而导致了商业模式上的崩溃。通过“链接税”,可以迫使科技公司向新闻业转让一部分收入。在2018年9月欧洲议会投票之前,包括法新社在内的多家欧洲媒体发表联合声明,反抗互联网巨头掠夺新闻业。
“上传过滤器”引发的争议中,一是将给互联网平台带来难以承受的新工作量,这将主要不利于小型互联网企业,因为科技巨头们仍然可以轻松雇用新的劳动力,或是开发出一套过滤系统(如谷歌母公司Alphabet就已经花费1亿美元开发了Content ID系统)。因此,它可能会加剧巨头在科技行业的垄断地位。
二是对更广泛的关于的担忧。批评者认为,像Youtube、Facebook这样主要依靠用户自传内容支撑的平台为了避开处罚,往往会选择更严格的措施来审查上传内容,此过程将扼杀。上周末,仅在德国就有上万人走上街头,抗议“新版权法”。
博弈的战火也在欧洲议会内部燃烧。在表决前的游说阶段,一名欧洲议员曾遭到过死亡威胁。欧洲议会议员、德国海盗党成员Julia Reda在“新版权法”通过后写道:这对互联网自由而言是“黑暗的一天”。而同为欧洲议会议员的德国基民盟党员Axel Voss则表示,该法令是为了保护人们的生计,是对现行不合理制度的必要修正。“它将促使互联网行业为未来做好准备——一个所有人都共赢、而不仅是几家巨头获利的未来。”
“欧盟版权指令得到了改善,但仍会导致法律上的不确定性,并将对欧洲的创意和数字经济产生影响。”在“新版权法”通过后,谷歌公司这样评论道。
• 以教学和教育为目的、文化遗产的保存、以科研目的进行的数据分析、以促进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开发的文本与数据挖掘等四个领域不受影响,此外,等在线非营利性平台或GitHub等开源平台也被排除在新规之外。
新规要求成员国保护用户以引用、评论、漫画或模仿为目的的内容上传和分享自由。也就是说流行的网络梗和gif图,不受新规影响。
根据规定,对于创立不足3年、年营业额低于1000万欧元、月平均访问流量低于500万的初创网络平台,其所承担的义务相比大型网络平台会相对轻松。